要闻

行业不景中东来了 中国塑料面临大考

2009-10-13 09:22   董事会
  政府“救世金牌”初见成效

  当塑料业处于风雨飘零之时,政府亮出了针对塑料业的“救市金牌”,其中主要包括提出《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调高、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进行调整等。2008年12月1日起,聚亚甲基苯基异氰酸酯等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2009年6月1日起,继续提高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至13%。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轻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年)》中,从六个方向确定了未来几年里我国轻工行业在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方向。

  内需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如4万亿的投资。由于4万亿元投资中很大一部分应用于基础建设等建筑项目,因此对塑料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今年9月25日,商务部将决定对来自美国、韩国等地的PVC反倾销进行每年一度的复核审查。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行征收PVC反倾销税,2008年9月29日,商务部在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的进口聚氯乙烯进行复核审查后,决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出台、经济转暖的背景下,塑料业的效益有所好转。PVC生产企业的开工率现在回升到60%-70%左右,在6月份之前一直在是50%。天津市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郑天禄认为:“开工率的复苏表示PVC进入间接性复苏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整个房地产行业在前段回暖,房地产又有很多新开工项目陆续上马。”即使如此,郑天禄依然有些担忧,他预计目前房地产的回暖只是暂时的,今年长期来讲塑料行业还不是特别乐观,去年PVC的总产量达到900多万吨,今年总产量肯定要下降100万吨,甚至下降幅度更高。郑天禄强调,国内外需求不足依然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

  企业当自强抓住机遇转型

  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自救,这是目前塑料行业正在积极开展的。国家正在研究和制定的十二五计划是众多塑料企业翘首期盼的,但是,光靠国家出台刺激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等进行行业补贴,这治标不治本。

  “今年PVC的行情也就这样了,去年以来价格大起大落得很严重,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刘明福表示,“这主要是前两年新上马的项目太多,使得PVC的产量从一年几百万吨上升到一千多万吨,因为产能过剩等造成行业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避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次深刻教训,而未大规模扩产的PP、PE的价格则相对比较平稳。

  在郑天禄看来:“不是企业不想出口,塑料行业是个周期性行业。目前出口下滑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问题,主要是国外市场需求没上去,因此现在能做的:一是刺激内需,二是等待国外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是现在要投入技术,研发新产品。”

  “中国的石化行业要避免自己的劣势,大力发展我们的强项,提高研发水平,这是国家十二五要发展的方向。”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指出。中东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但是中东的产品结构非常单一,如乙烷装置生产的乙烯收率很高,但是丙烯生产很低,太单一了;其次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如没有下游的家电客户等。而多元化的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条、研发更高端的产品,这些正是中国塑料企业要努力的。

  国内生产的塑料类石化产品,尽管近几年产品档次提升得比较快,但目前仍大多是中低端产品,国际市场上80%-90%的高端塑料产品都是国外生产的,中国企业生产得非常少,主要原因是技术问题。

  中石化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余皎表示,中石化目前正在研发一些塑料类高端产品,“高端产品的利润比低端要高很多,类似于医用塑料,工业塑料如汽车仪表盘等等都是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方向,国内的高端产品市场前景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技术方面的作为确实空间不小。如家用暖气管,PPC(氯化聚丙烯),PPS(聚苯硫醚)等都可以用做这种管的原料,但具体用哪个好,现在都差不多,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果企业能研发出更好的产品,那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利润。

  金融危机是危也是机,总体装备水平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等中国塑料业的问题随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显露出来。因此,对于塑料企业来说,应积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笔者在寻访专家时发现,专家们普遍认为现在是塑料行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好机会:只有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速技术进步,转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塑料行业的战略转型,由此在内忧外患的大考中赢得高分。(文/梁愿)

标签: 金融危机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