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出击!珠三角转型提速

2008-06-30 10:43   半月谈 记者:许小丹、车晓蕙、赵东辉
    外部环境变迁与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作用,正将珠三角一批加工制造企业推向生死线边缘──今年以来,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中小企业关闭、停产现象,有的企业在谋划外迁。有人惊呼: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沿的珠三角怎么了? 

    当人们把焦距拉长,纵观广东30年之变,大致可以看到一条弧线:改革开放前,广东是中国一个欠发达省份,1978年广东GDP在大陆当时29个省区市中排第23位。改革开放后,广东勇当市场排头兵,上世纪90年代稳踞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宝座;90年代后期,"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地位日渐被上海取代,长三角释放着强劲的竞争力。 

    昔日市场排头兵,正面临愈来愈大的压力:人口红利效应递减,近10年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外贸依存度高达160%的广东,在外源型经济脆弱性凸显的同时自主创新仍然乏力,广东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升级转型"阵痛"中 

    重振"排头兵"精神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加快升值,劳动合同法实施,政府厉行节能减排……东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春荣说,去年一年的变化对企业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市场正在洗牌。在深圳龙岗区拥有一家玩具厂的台商庄世良的变化很有代表性:20年前他就来到深圳发展,鼎盛时期2004年雇工达3200人,此后经营规模一直在压缩,空余的厂房出租了,订单也分给别的企业,雇工只剩900人。庄世良说:"单纯靠加工赚钱,利润越来越薄,划不来。"庄世良还遇上了几个硬件方面的"死结":十几年前建的厂房,车间间距只有6米,而现行消防要求是8米,厂区还必须配建蓄水池、环保设施。庄世良把这形容为"穿着衣服改衣服":"外部经营环境不好,企业是能拖一天算一天,拖不过去就不干了。" 

    为推进节能减排,我国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佛山,在这轮"洗牌"中不得不"壮士断腕"。为了环保,2007年佛山有40多家小型陶瓷企业关闭,占全部陶瓷生产企业的近10%。2008年底,佛山将按规划关停70%的陶瓷企业。 

    珠三角"洗牌"另一个比较典型的行业是玩具业。受去年美国召回风波的影响,政府加大了对玩具出口行业的整顿。以中山市为例,全市140家玩具出口企业,大概4成玩具企业在此次风波中被淘汰出局。 

    转型,已经成为珠三角必须经受的"阵痛"。2008年,比"阵痛"更令人铭记于心、将被载入广东省改革发展史册的,必将是"解放思想"。 
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