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中国“世界玩具工厂”的地位,会被抢走吗?【付费阅读】

2020-05-21 10:10   本刊记者 黄子婧   《中外玩具制造》杂志

中外玩具网 5月21日讯】据《中外玩具制造》杂志报道: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中国内地成为“世界玩具工厂”之前,日本、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以及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也都曾经担任过同样的角色,当玩具制造业重心转移至中国内地之后,它们也努力寻求出路,走出了各自的一方天地。

在探讨中国代工企业出路时,一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前辈”们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了解虎视眈眈的后来竞争者,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

而在远离全球玩具制造主场的欧洲,捷克却以另一种优势,紧随中国,成为全球另一个玩具制造业重心,它的经验也值得留意。


目录:

(一)回顾:经济是产业迁移首要因素

(二)现状:曾经的“世界工厂”因地制宜转型

(三)未来:虎视眈眈的后来者各有优劣

(四)结语:打造复合型现代制造业


(一)回顾:经济是产业迁移首要因素

总体而言,世界玩具制造重心经历了4次大规模迁移。经济因素就影响了其中两次,是产业迁移的首要因素。

经济、技术、政治因素是全球玩具制造重心迁移的三大推动因素

▌第一次迁移

从德国到美国:技术发展

早期的玩具仅为手工制品。受限于当时低下的生产效率和文化认知差异,各国只能自产自销,并未形成规模,更别提放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了。20世纪初,德国的锡制玩具风靡市场,在玩具研发、手工业水平方面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当时的世界玩具制造重心,并大量出口。直到一战爆发,中断了玩具国际贸易。

一战后,玩具成为儿童抚平战争伤痛的工具,需求大增。而德国所擅长的木制、金属玩具由于工艺所限,产量跟不上。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被大量应用到玩具制造中,通过注塑工艺,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在此背景下,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进入电气化时代,工厂生产形成流水线批量、标准化高速发展,带动了玩具制造业的腾飞,产品大量出口。技术的更新,推动了第一次玩具产业迁移。

▌第二次迁移

从美国到日本:政治因素

第二次产业迁移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作为战败国,很多工业设施都在战争中被摧毁。战胜国美国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虑,扶持日本,将其作为西方的“亚洲工厂”加以改造,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而玩具制造业被指定为出口产业,赚取外汇以帮助日本政府购买食物和其他急需的进口物资。玩具产业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代工时代,为美国美泰、费雪等玩具商生产产品。在此期间,工业团体成功地引入了质量认证系统,从而帮助该行业迅速发展并确立了玩具作为日本重要出口产品的地位。  

▌第三次迁移

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生产成本

由于传统玩具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制造型产业,机械辅助仅在生产过程中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日元持续升值、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时,在日生产的美国玩具商,还有早前发展起来的万代、多美等日本本土玩具商因经济压力,开始寻求新的生产基地。

此时,韩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都因为和欧美、日有着政治亲近关系,加上相对完善的模具业、注塑制造业与五金零件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基础,廉价的劳动力为优势,承接了美、日的玩具制造,并先后享有“玩具王国”的名声。玩具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一道,为上述三地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次迁移

从亚洲四小龙到中国内地:生产成本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人力、土地成本上涨,以及1979年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政策效应,美、日、韩以及港台等地产业资本纷纷到中国内地的珠江三角洲、福建、山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投资设厂,将传统玩具生产线转移至此。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内地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玩具工厂”40年,时间比前面几位“前辈”都要长得多。

东莞某玩具厂

(二)现状:曾经的“世界工厂”因地制宜转型

由上述的全球玩具制造重心迁移的历史来看,玩具制造产业有类似候鸟现象。那么,当玩具制造业迁出之后,曾经的“世界玩具工厂”又如何自处呢?从著名的产业链“微笑曲线”来看,玩具制造处于产业附加值的底层,利润有限。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地区纷纷根据自身条件,往附加值高的一端转型。

曾经的"世界玩具工厂"纷纷因应自身情况往产业链高附加端转型

……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全文▲


订阅《中外玩具制造》

一起关注玩具代工厂生存现状▼


备注:本文由《中外玩具制造》杂志独家授权中外玩具网(id:ctoy-gdta)付费阅读,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产业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