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Jacky
分享人:Jacky,科学爸爸COO。拥有10年外企销售和市场管理经验,2011年创办倍思科学,2015年6月创立“科学爸爸”。
Jacky近照
背景
科学爸爸,亲子科学内容品牌。目前团队8人,截止到今年5月已举办线上科学微讲座51场,线下科学讲座16场,微信公众号积累粉丝人数12万+,家长微信群人数达1万+。创始人团队成员除Jacky外,还有CEO李康,曾在摩根史丹利投资银行工作。目前科学爸爸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
正文
你能想象一群家长会带着孩子兴致勃勃的听着关于量子力学、引力波的知识并一起做实验么;或者在美国的大峡谷,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大岩石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听老师讲述那些星星背后的故事。
这些就是“科学爸爸”正在做的事情。
那些看起来很高冷的知识,被“科学爸爸”团队用有趣的方式讲述给家长与孩子。
有趣味的讲述
对于“科学爸爸”来说,科学并不等于科技,他们认为科学更接近于人探索世界的方法论,科学的缘起于观察世界,来自于一个个“为什么”,这才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
因此“科学爸爸”并没有使用目前市面上流行的STEAM教育、机器人教育等热词。因为“科学爸爸”并不认为自己提供的内容是所谓的“科学课程”,他们产生内容是围绕着亲子高质量场景陪伴而诞生,他们的坚持也受到了家长的喜爱。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从应试教育中转型,回归初心
在“科学爸爸”诞生之前,Jacky和科学爸爸CEO李康在苏州做线下的儿童培训学校倍思科学,培训儿童的自然科学课程。
虽然培训学校开得有声有色,但Jacky感受到应试教育对家长的影响极大。即使小孩子对科学课程有着强烈的兴趣,但迫于现实的压力以及儿童教育领域使用者与购买者分离的现状,让Jacky感觉很累,总是疲于奔命的去请求家长续课。
Jacky将这种生意描述为割稻子,割一茬少一茬。好不容易孩子们培养出来了,他们又开学了。并且家长一走就再也无法建立联系与交流,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不禁回想自己做这一行的初衷:要做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告诉家长,有一种教育还可以这样去想,有一种方法你可以和小朋友这么来陪伴。
于是Jacky和李康果断结束了线下的儿童培训学校。利用互联网,从根源处潜移默化的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这时,Jacky遇到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老师,孙老师正想把他在台湾做了许久的科学教育理念带来大陆。但当他带着项目和科协、博物馆等机构沟通了一圈,项目却迟迟无法推进。
需要执行力的孙老师,碰到了正在做一些自然科学商业实践的Jacky团队,二者一拍即合。从效果上来说也是如此,之后“科学爸爸”的粉丝数就达到了十几万。 “科学爸爸”创始团队中两人不是家长身份,这显然并不符合儿童创业团队通常的“套路”。
但Jacky认为,这样的团队搭配其实会更有好处。他说:“中国有句话叫做'关心则乱'。当你做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些会被感性成分所引导,而这时并不是一个父亲的角色的我,会有一些理性的坚持,会对一些事情说NO。”
目前科学爸爸团队才8人,但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产品与服务。
建立这些服务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爸爸团队观察到市面上所谓的兴趣班,缺乏亲子形式的学习载体,更别提在这过程中让孩子得到家长的高质量陪伴了。
经调查显示,家长,尤其是父亲,没有时间陪孩子的占30%,而一些家长即使陪在孩子身边,但质量也堪忧。许多家长看似为孩子们花费了很多心血,却并没有形成高质量的陪伴。家长对孩子们在兴趣班中的成长其实一无所知,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件件看似精美的模型成果而已。 这是“科学爸爸”下决心要改变的。
放弃课程概念--所有的内容围绕着场景陪伴而诞生
前期的调研,让“科学爸爸”明确了自己的用户是谁,既不是家长也不是孩子,而是针对的小学阶段的家庭,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亲子之间高质量的陪伴。
Jacky一遍遍的向六一实验室强调,“科学爸爸”中的所有都不叫“课程”,而是“内容”,围绕着场景陪伴而诞生一个个内容,更加强调知识的潜移默化。
从上图可以看到,“科学爸爸”的三款内容与服务形式多样,包括音频、文字、视频、科学展、学游、科学舞台剧等形式,后期还会有科学课展。
周一到周五主要是在微信端的推送一些科学小讲坛,尤其是周五会有特别的“科学爸爸小工坊”栏目,让亲子之间DIY;周六会有依据时下最新最热的科学点的线上讲座。
目前这些内容也以音频的形式出现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用这些内容构建科学社群,沉淀在微信群中。目前共建有微信群上百个,总人数达万人之多,群员流失率低于5%。
“科学爸爸”还会不定期的会举办线下的科学体验活动,单场参加人数500-800人,讲座主要以科学启蒙为主,听众反馈极好。
反响热烈的线下活动
以上两款服务基本都是免费的,而支撑“科学爸爸”营收的主要部分也是最受欢迎的部分还是来自于其最新推出的科学亲子游。
与通常这类教育游学不同的是,“科学爸爸”强调的是以学为主,以游为辅。担心这样的亲子游会很枯燥?其实,这比那些去国外名牌大学门口打卡签到式的旅游要有意义。
亲子游强调家长与孩子全程不分开,每次限额30组家庭。“科学爸爸”团队将签证、酒店等事情交给外包,每次派2名老师跟团旅游。
Jacky说:“印象最深刻的就观星了,在美国的大峡谷,所有的人在一个大岩石上坐着,老师会拿着一个特制的激光笔,来给家长和小朋友讲这些星座背后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对亲子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体验,当场有许多家长莫名的有热泪盈眶的感觉,这是其他亲子游所没有的。”
有趣的美国NASA之旅
在这样的场景下,你能看到孩子们会问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小孩子的习性,爸爸妈妈和孩子有了共同探讨的过程,并且有老师在旁,让探讨得以更加深入。 经验让Jacky相信,只要内容有趣又有干货,不仅可以激发小朋的好奇心,家长也会被激活。许多家长的好奇心,被社会重压所蒙住,让他们偶尔看看星空,其实是一件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情。
虽然内容形式多样,但“科学爸爸”清晰的知道自己目前的力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
从线上到线下,从C端到B端
相对开放的教育观点让“科学爸爸”的受众层家庭比较高端。
Jacky梳理了一下“科学爸爸”的家长用户画像:家长年龄在35-45左右,70%左右是本科及以上学历,18%是研究生学历,在公司大部分都是高管总监级别。喜欢运动什么的,而且意识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病,想寻找一些有益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教育。
“科学爸爸”目前与喜马拉雅、网易、今日头条、工程师爸爸进行合作,并且在喜马拉雅会有一些付费音频的推出,这是对品牌内容极具自信的体现。 并且与通常的儿童教育行业从业者们不同的是,“科学爸爸”并没有从大家公认很好做“B端”,也就是学校、培训机构等渠道,开始作为第一阵地。
Jacky并不否认学校、培训机构等渠道确实是能迅速规模化的最好方式,未来“科学爸爸”也不排斥走这个渠道。但就目前而言,没有一套优质的师资培训系统,那么课程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科学爸爸”不相信一个没有教学经验的人,仅凭背教案,买教具就能上好一堂课。在课堂上将精髓和教育理念讲到,和小朋友交流与引发他们思考在“科学爸爸”看来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科学爸爸目前对常见的加盟连锁方式说NO。 Jacky认为真正优质的内容会让老师主动传播。
在“科学爸爸”中就有一位杭州的科学老师,让他的课上的一些小朋友来看“科学爸爸”周五的DIY内容去跟着制作,来配合科学作业。“科学爸爸”现在已经有100多个科学老师吧在微信群了。 这样是“科学爸爸”之前进行Pre-A轮融资的原因,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比如:更多线下活动;拓宽更多的学科;以及一些AR、VR产品的研发。 线上的内容一直以来是科学爸爸的根基所在,但Jacky观察到当高质量的社群诞生后,人群开始往线下延伸是必然趋势。
在“科学爸爸”中有许多家长自发组织了一些观看流星雨的活动,让Jacky团队深受触动。因此未来由“科学爸爸”组建的线下家长粉丝会与更多的科学体验活动将会大规模的展开。
摆在“科学爸爸”团队面前的最大任务当属运营推广,毕竟在信息过载的社会,如何获取用户注意力与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块“科学爸爸”才刚刚启动,六一实验室也将保持持续观察。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外玩具网立场。
* 本文由 六一实验室 授权 中外玩具网 发表,并经中外玩具网编辑。转载请标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