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阎观伟:浅析中国儿童的“动手能力”

2012-03-29 10:58   中外玩具网

  “看来以后要多给孩子买点积木玩具玩了”朋友点点头。

  看到大家都认同,我继续说道:“你们还算好了,能认识到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见过很多家长,他们没有认识到手部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生活中的学习不是学习,拿起书本才是学习;又认为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会,这才是最危险的。”我动了动自己手“你看,我们的手部运动的习惯多是拇指和食指,偶尔会用到中指,例如我们扣扣子、用钥匙开门、端茶、甚至打麻将,有哪些动作是用到了无名指和小拇指,也就偶尔打电脑的时候会偶尔动动。这是我们多年养成的习惯了,习惯这个东西太可怕了。如果我们不能在孩子适当的年龄、阶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手部运动训练、习惯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像我们一样,成为三根手指的人了。”

  “这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吧!”朋友总结道。

  听到这话,我沉默了一下,说:“不完全对。”

  朋友疑惑的看着,“这还不是动手能力?”

  “嗯”我肯定的回道,“刚才我们讲的是孩子手部训练和脑部发育的一点东西,这只是我们统称的动手能力之一,根据3-7岁孩子手部发展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才能更好的帮孩子健康的成长。”

  我停顿了下,动手能力是统称,还包含亲身试验、亲自实践的概念。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老师没有拿着人体骨骼图来“上课”,而是首先问孩子们:“人为什么会站?为什么会动?”孩子们叽叽喳喳开始讨论。老师又说,你们摸摸自己的骨头是什么样,把它们画出来,再给大家讲。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人骨头:有的画得像棍子,他们说这是胳膊;有的像一个圆球,孩子说那是脑袋。老师把他们的画挂在教室里,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才带他们去看 X光机映出的人体骨骼。“喔,原来骨头是这样啊!”

  目前国内也确实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只要动手就是动手能力,那样我们中国人应该比外国人更聪明,因为我们的筷子比老外用的好。但实际的结果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是很少的。所以,我认为动手能力应该是实践的能力、应用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这恰恰是我们目前教育界、包括家庭教育中最欠缺的。

  “对于0-6岁的孩子手部运动的培养,还是要关注到孩子的手部发展特点来培养,不要错过孩子的最佳培养时期,否则,要想改变会花费更多的力气。”

  “正好我这里有朋友送过来的一些益智积木类玩具,可以送给你们,但是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来玩,可以达到手部训练的效果,如果你们孩子玩的好,记得帮忙做推荐就好了。”点击进入中外玩具网首页 

 


中外玩具网特约专家 阎观伟  专家简介:

 

  阎观伟,市场营销专业,从事连锁店面管理,曾任大圣“益智玩具”加盟总监,成功将高端“益智产品”打入二、三线市场,并取得成功。对“益智玩具”概念有独特的理解,成功举办过数十次产品演示讲座,获得消费者认可。对玩具教育的功能有更为深入、实际的研究,同时也是“益智玩具”理论体系研究的先行者。

  >>进入:阎观伟个人专栏 专家专栏频道


  (来源:中外玩具网 ctoy.com.cn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消费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