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设计共和:自主品牌如何突围

2012-01-18 10:02   上海国资


设计共和(资料图)

  作为本土高端家居零售店的代表,设计共和的扩张版图显示出与达芬奇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与纯粹的“代理”模式相左,设计共和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逐渐扩大自主设计产品的比重,在尝试并探索设计与商业化结合的道路上,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晓翠

  在幽静的余庆路上,设计共和的展示店安置在一栋历史悠久的小洋房的一二层,巨大的落地橱窗和设计感强烈的家居展品,隐隐透出其独特的设计理念。

  这家高端家居零售店成立于2006年,首家旗舰店开设在上海外滩5号大楼,创始人胡如珊和郭锡恩都是长期在国外工作的华人建筑师,他们如此解释设计共和的含义:建立一个生活的共和,一种时尚风格的共和。

  设计共和的商品包括家具、配件饰物、织物、文具、餐具、礼品和玩具等。这些产品均由世界顶级设计师设计制作,大多与中国消费者素未谋面。

  除了设计共和,胡如珊与郭锡恩还创建了另外两家业务紧密相关的公司:如恩设计和如恩制作。如恩设计是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而如恩制作则生产自有品牌的家居产品。

  2009年,因为店面租金的大幅上涨,设计共和搬到了现在的办公地址。不久之后,上海另外两家店面也相继开张,选址同样是选在安静的江宁路和远离闹市区的青浦。

  作为本土高端家居零售店的代表,设计共和的扩张版图显示出与达芬奇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与纯粹的“代理”模式相左,设计共和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逐渐扩大自主设计产品的比重,在尝试并探索设计与商业化结合的道路上,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现在还在探索和创新,我想最后应该会是不同模式的组合。”胡如珊告诉《上海国资》。

  设计转战零售

  在设计共和成立之前,如恩设计就已颇有名气,其建筑作品屡次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在室内建筑设计领域顺利扎根之后,如恩设计开始将商业的触角伸及家居零售,目前,全球大约50个家居品牌在设计共和展销。

  “对如恩设计来说,做家居零售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那就是丰富的客户资源。”上海M.Style生色传媒执行董事王志仁表示,如恩设计在为客户设计居住空间时,也可以帮客户推荐合适的家居产品,这样的沟通成本非常低,顾客通常也会采纳,因此依靠如恩设计的平台,国外的高端家居设计品牌也会倾向于跟如恩设计合作,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

  因此,设计共和便在上海诞生,但是做设计和零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领域,胡如珊也意识到这一点:“如恩设计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公司,主要的投入是人力成本,而设计共和则是重资产性质的公司,有存货和压货的问题,这部分会占用一大笔资金。”

  “但是我们非常看好设计共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胡如珊表示,“如恩设计其实是比较小众的,我们通过做项目,拿设计费,走的是比较有个性的路线,不可能批量复制,而且我们也不会让它变得更加商业化。而设计共和则不同,复制的空间更大,我们希望设计共和能够实现量产,通过网络和实体店面体验,来带动销量的增长。”

  为了适应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共和开始对管理思路进行调整。胡如珊说,如恩设计像是一家开在中国的外国公司,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工作方式,都非常“国际化”,这也是如恩的优势,但是设计共和要做到本地化,才能吸引国内的消费者。

  代理模式起家

  和达芬奇一样,设计共和成立之初,主要是通过代理国外知名的家具品牌来打开市场。但与达芬奇专攻奢侈品牌不同,设计共和引入Marcel Wanders、Tom Dixon等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的作品,主打设计牌。

  尽管手里的牌不同,达芬奇和设计共和都是靠代理模式起家。王志仁告诉《上海国资》,国内的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所垄断,这与中国的市场的成熟度有关。

  “设计在国内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高端家居设计是几百年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因为历史原因,在过去的100年中,工艺和传统的传承出现中断,而好的设计恰恰是两者的结合。”

  王志仁说,其实中国并不是没有好的设计师,但是设计师与零星的需求者之间无法达到平衡的状态,很多设计师单打独斗,依靠自身的力量要完成设计、生产、销售,是非常困难的,而欧美的高端家居品牌有自己成熟的经营模式,国内的设计商店先做渠道商不失为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式。

  此外,因为信息不对称,国内大部分的高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以“价格是否昂贵,是否进口,是否是奢侈品牌”作为判断美的标准。

  达芬奇正是抓住了这部分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搭上了炫耀性消费的快车,相比之下,设计共和走的路要曲折得多,面对尚未成熟的消费市场,胡如珊也非常清楚,目前中国的高端家居消费市场虽然比预想中发展得快,但是真正懂设计的人并不多。

  在一次采访中,她谈到,在中国经营设计零售店并不容易,除了仿制风气盛,客人希望能够将钱花在能够直接看到价值的事物上,比如镶金的餐桌、鳄鱼皮沙发和水晶名床。而设计共和的家具则属于概念设计,由知名设计师操刀,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创意。

  消费观念固然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设计共和在市场培育起来之前,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失落期”。尽管如此,胡如珊仍然对未来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催生设计和创意理念的萌动发芽,随着奢侈品行业的兴盛,目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设计品牌将会脱颖而出。”

  自主品牌如何突围

  相对于代理,胡如珊更希望打造“设计共和”的品牌。“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认可我们对设计的理解,认可‘设计共和’的品牌,这样可以减少代理品牌商流失的风险。”

  而打造自己的产品则是更长远更持久的战略,设计共和开张一年后,自有家居品牌“如恩制作”正式成立,旗下的“NERI&HU”系列家具以及家具小件成为设计共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打造自有品牌能够帮助如恩更好地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但是也带来诸多问题,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的冲突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把好的设计变成好的成品?在设计—生产—销售的链条之间如何打通各个环节?

  “设计这个行业的产业链本身是不完善的,第三方的服务公司也比较少,因此要靠单一的力量从源头进行资源整合,而目前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很难一次性拿到一笔大单,而如果没有大单,好的工厂是不愿意接手的,这样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王志仁强调。

  “制作确实是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有时候我们打样要做好几年,才能做出一件真正想要的样品。”胡如珊表示。

  在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之间,设计共和选择让“如恩制作”的产品比代理产品低端一点,在设计上不一样,来避免品牌之间的冲突。

  “但是不管高端还是中端都会形成竞争,包括店面空间的竞争,如果目标客户不统一,又会带来定位不清的困扰。”王志仁认为。

  在设计共和未来的发展蓝图上,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形成,胡如珊坦言:“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布点和扩张可能是最好的探索方式。”

  未来,设计共和计划在全国布局30个店面,其中上海三家,北京一家,其他二线城市每个不超过一家。自有品牌的商品在设计共和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10%提升到50%。

  “我们已经开始考虑扩张的事情,但扩大需要资金,我们已接触过几家股权投资公司,不过在进军其他城市之前,我们希望先打造出设计共和的品牌。”胡如珊说。点击进入中外玩具网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设计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