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可动人偶大史记:从芭比娃娃到星球大战

2011-08-26 10:51   阿邦网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二】特种部队:与现实割裂


最初的G·I·Joe只有四款 来源:孩之宝官方网站

  G·I·Joe在中国有个广为传播的译名:特种部队。其实与芭比诞生于同一时代的G·I·Joe与我们后来熟悉的“面具人”和“男爵夫人”们没有任何联系。

  与芭比娃娃一开始就隔断母亲们的娃娃文化,Joe并没有挑战父亲们的权威。就像他的名字一样,Joe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唤起了父亲们对二战和朝鲜战争的记忆,充当着父亲与儿子间的纽带。

  虽然Joe是作为“美国战斗英雄可动人偶”推向市场的,但1964年诞生的Joe与芭比娃娃一样,都是1/6比例的可动人偶。最初Joe有四身单独发售的军服。另一点与芭比娃娃相似之处是,孩之宝采用了被称为“剃刀与刀片”的营销模式。男孩一旦拥有了一个Joe人偶,他就需要好多套军服、吉普车、帐篷和武器装备,所以Joe被称为“男孩的芭比娃娃”。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金属士兵模型毫无疑问是Joe的祖先。几个世纪以来,微型士兵就是男孩游戏的一部分。目的是戏剧性地再现现在或过去的战争。Joe使男孩们获得了一个有着男人形体和肌肉的可动人偶。相对那些仅仅立在基座上便宜而无个性的塑料士兵来说,拥有可动关节的Joe显然能够让男孩们呈现或匍匐或冲击的各种动作造型,使其从扮演将军——在战场上布置士兵和武器,转而充当士兵——男孩自己为Joe配置装备。

  G·I·Joe的成功是建立在男孩对充满英雄行为的雄性世界的认同,这个世界没有女性,乃至当1965年一位女护士闯入G·I·Joe的故事时,男孩们予以拒绝。


Takara将Joe变为《假面超人》似的“变身改造人” 来源:TAKARA官方网站

  但与永远保持11.5寸身高的芭比相比,G·I·Joe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越南战争达到高潮的1967年,充当战争玩具的Joe遭到了美国社会各界的抨击,其销量开始下滑。于是1970年,Joe变成了印第安纳·琼斯式的冒险家。直到1975年越战结束,战争创伤也达到顶点,Joe的存在更加显得不合时宜。参加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父亲们都可能给儿子送Joe,但经历了越战的父亲们大都只想忘掉那段战争,又怎么可能把自己跟战争联系起来的玩具送给儿子?

  另一方面,1973年的石油禁运使玩具的原材料成本严重上涨,同时出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为此,孩之宝将G·I·Joe变成了Super Joe,身高从12英寸缩水至8英寸,新生的Joe已不再是士兵,他成为了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科幻英雄,一个不再与现实世界各种麻烦所联系的虚拟角色。然而这并没有拯救Joe在美国的窘境,因为乔治·卢卡斯创造了更具幻想情节的《星球大战》,1978年至81年间,这位“伟大的美国英雄”消失了,但它却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得到了重生。

  1970年,日本Takara公司从美国孩之宝手中买下G·I·Joe的可动人偶版权,但由于当时日本孩子不喜欢写实的兵人,Takara将Joe变为《假面超人》似的“变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人偶选择透明的塑胶材料,可以将改造人体内的结构显露出来。然而改造人同样没有逃过石油危机, Takara将改造人的身高缩为3.75英寸,74年重新命名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并将机器人偶概念转化为有生命的机器人概念,催生了一系列可“变形”的机器人。1984年,孩之宝将Takara旗下的Micro Change和Diaclone变形车合二为一,在美国缔造出至今不衰的“变形金刚”。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一】芭比娃娃:有乳房的娃娃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二】特种部队:与现实割裂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三】星球大战:进入幻想世界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四】忍者神龟:反传统人偶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五】再生侠:可动人偶成人化
  
【可动人偶大史记之六】黑暗骑士:成人收藏回潮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消费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