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从《三国杀》的热效应看桌游发展走向

2011-01-25 10:31   中华网

  桌游存在的弊端及未来发展的走向

  从桌游表面看似平静繁荣的市场,实质上暗流涌动,存在着一些弊端。在火爆的局面过后,应该静下心来理性的思考一下,桌游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原创才是桌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桌游发展的原动力还在德国,无论是游戏还是设计师,德国的都是占到了大多数。他们在以德国的理念引导着世界桌游的发展。而“原创”是决定着中国桌游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国外桌游的游戏规则套入中国风的外衣里面,对待国外桌游游戏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宗旨。借鉴国外桌游的“精华”的同时加入一些自己的独特的创意的游戏系统与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才能使中国的桌游的发展道路更完善、更健康。

  在国内开设一些有关桌游设计的教学培训课程也是必要的,培养一些桌游设计师的人才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最佳的创意,提高和完善相关的技术水平。

  另外不仅仅要以公司自己研发的的游戏为基础,而且还要关注到一些业余爱好者的提供的游戏方案和想法。公司需要制定一套方案与投稿人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销售的分成。以一种对桌游设计者负责且完善的激励机制来带动创作者的积极性。

  从《bang!》到《三国杀》再到《三国斩》的这些竞技类桌游游戏,不难看出这三款游戏在整体规划的体系上其实是包含了相同的元素。其实《三国杀》借鉴了《bang!》的游戏规则和架构设计,但是对其中的游戏背景和角色名字进行了修改。又将体系进行了强化与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bang!》的完善和创新,而不仅仅只是全部照搬的简单模仿。

  我认为国产的桌游的创作过程,是可以先从模仿开始,其实国外正版桌游中也有创新其他桌游机制的案例。然后学会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最后把国外桌游的精华部分真正变成自己灵魂的东西。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强烈的意识到整个游戏系统是桌游产品的灵魂。简单的山寨模仿已经无法和国外正品较量。今后,独特的原创游戏系统将是国产游戏生存的必要条件。

  简单耐玩才是创作桌游的关键因素

  一款能让人产生冲动想去玩的游戏,都必须按照游戏的创意性,趣味性,耐玩性,开放性等元素进行设计和铺垫。其中创意和吸引力取决于设计师本身的灵感和产品的模型的精细程度,而耐玩性取决于游戏本身的规则,及其发生的变化和复杂的形势。一款好的桌游,必定要在娱乐性和博弈性两个方面有所建树。

  在创作桌游的游戏过程中,要借鉴了一些经典游戏中的技巧,比如说去学习一些经典游戏里面的各种概念,还要学会去分析国外一些经典的桌游的设计思路。产品研发出来后,需要反复测试考量,要把每一种极限情况都考虑到。

  假如一个游戏出现了必胜策略或无缺点的优势策略,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游戏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一款好的桌游要具有不可预见性,不能出现太多漏洞,不应该让玩家简单上手后就能找到这个游戏的最优解。游戏设计的思路应该是让玩家参与进来,让玩家主动思考一些事,给玩家预见一步或下几步的权力,并且让玩家能够理解规则的目的所在,这样一个游戏才刚开始有了魅力。

  从另一方面上讲游戏又不能够太复杂,即使拥有丰富的背景架构和出色的趣味性,但是如果操作机制过于复杂,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自然也不会受到玩家青睐。

  在总体的设计上,要保持游戏的平衡性,但在细节上,游戏一定要有娱乐。只要将规则赋予的优势能够均衡的赋予每一个玩家,那么这个游戏的基调就是平衡的,并且还要在其基础之上添加娱乐耐玩的因素,这样做下来就能是一款非常好的桌游游戏。

  打造桌游与电游的双赢局面

  桌游与电游的关系一直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有很多经典的电脑游戏,都是先有了卡牌桌面游戏,才改编成电子游戏的。这些游戏至今长盛不衰,是与它们基于的卡牌游戏丰富的玩法和完善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线下玩家的基础,就根本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性,而网络化的桌游,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平台进行游戏,它的核心依就是桌面游戏。另外桌面游戏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可以通过电游的方式来进行弥补和改进。

  所以,我相信只要桌游与电游形成良好的互动辅助关系,就会在今后的游戏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渠道 > 零售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