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

迪士尼10大“狗血”动画片

2009-12-17 11:03   博客
  南方之歌

  也许你没有看过迪士尼1946年发行的南方之歌,但是肯定听说过。其主题歌“Zip-a-Dee-Doo-Dah,”赢得了1947年奥斯卡最佳原 创音乐奖,Br`er兔的卡通形象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和迪士尼系列片中。然而若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影片无疑带有种族歧视倾向。故事发生在内战后期的南 方,瑞摩斯叔叔,刚刚解放了的奴隶,为孩子们讲有趣的故事,逗得他们不亦乐乎。全国有色人种协会称影片中所描绘的这种“和谐”主仆关系,有愚弄观众之嫌。 而亚当.克莱顿.鲍威尔.Jr(Adam Clayton Powell Jr.)认为影片里的快乐奴隶生活无疑是在“侮辱美国少数族裔”。这部有闭门造车之嫌的影片,迪士尼没有在美国境内发行家庭录像带,避免引发公众不满情 绪。

  爱丽丝奇境漫游记

  1951年,迪士尼第一部改编自路易士.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经典童话在美国正式公映,然而观众似乎并不买账。英国评论家批评说,这是“美国版”爱丽丝漫游记,而美国观众则批评迪士尼曲解了原作。 “迪士尼先生一头扎进了工作堆…精心挑选角色,整合卡通形象,再把他们扔进兔子洞里,不管三七二十一,点缀几首歌,一锅大杂烩就端到了观众面前。”纽约时 报曾刊登过这样一条评论。(迪士尼公司为自己辩护说,卡罗尔本身就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编撰的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充分体现了他无厘头的文学风格。1967年杰弗逊飞机乐队(Jefferson Airplane`)的酸性摇滚(acid-rock)代表作“大白兔”,又使该片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风靡一时——这不得不归功于爱丽丝固有的幻觉意境。突然之间,疯狂帽商,笑脸猫,坐在蘑菇吸烟斗的毛毛虫,成为全美嬉皮士的心头之好。

  小美人鱼

  1989年出品的爱丽儿公主(Princess Ariel)海下历险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活泼,自信的公主形象,没有比这更老少皆宜的影片了。但是其家庭录像带的封面却属于成人限制级,至少在家长 看来,非常龌龊。封面插图(包括海报和其他宣传材料)上高瘦的塔尖,有点像男人穿了泳衣的凸出之物,相当诡秘。谣言传开后,投诉如潮水般涌向迪士尼,迪斯 尼极力否认带有性暗示的建筑是一位心怀不满的艺术家蓄意破坏。“这是迪士尼公司。”饱受攻击之苦的发言人在圣路易斯邮报郑重申明。“我们有必要这么做 吗?”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迪士尼都不愿自己成为淫秽内容的兜售者——电影激光视盘封面上爱丽儿城堡上像男人阳物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小飞象

  一部迪士尼经典动画片。虽然小飞象里的某些元素已时过境迁。分析如下:电影中的乌鸦乐队,爱蹭饭的搞笑说唱团(我看到了,一只小象飞起来了。)如果这还不 够老套,想想看,乌鸦乐队的灵魂人物是谁?吉姆(jim)。乌鸦吉姆(译注:Jim Crow:又代指对美国黑人不公正的黑人法)佐证了民权运动前黑人被种族隔离的现状。

  小鹿斑比

  死亡是生命的本质,但问题是谈论话题的时机是否恰当。迪士尼就有过因对小孩而言太过残酷的故事情节遭受攻击。当斑比妈妈被猎人枪杀,狮子王里的辛巴 在一次和羚羊群的冲撞中成了孤儿,无数小孩泪流满面。荧屏上可怕的暴力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2004年英国行业监督小组拟定了一项草案,欲禁止小鹿斑比在 英国的上映,因为该影片会引发小孩的“心理伤害,”而当狮子王公映时,纽约时报的Janet Maslin认为木法沙之死,看上去令人非常不安,影片不该划入G级(大众级)。在这两部影片里,提倡克服逆境。比如幼年失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迪斯 尼动画片的观众,年龄太小了,不该承受如此沉重的话题。
标签: 迪士尼阿拉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IP授权 > 动漫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