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
成动画人才绊脚石
我国动画企业与动画专业毕业生之间一直存在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的问题,这也让动画教育开始受到关注的同时遭到了不少质疑.除了尚在摸索阶段的教育模式和院校规划的问题,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就是动画专业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与其他艺术专业不同,动画人才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培养周期.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常光希将这个过程比做飞行员的训练,“必须要飞到一定的小时才称合格”.比如,合格的动画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培训和实践的经历;合格的原画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动画、原画的经历;一个称职的导演(指商业动画片)则至少需要八年以上的入行经历等等.这样的时间跨度对于心态上还比较浮躁的年轻人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
“急功近利”是廖祥忠在评价现在很多动画专业学生的心态时提到的四个字.在行业内,尤其是培养阶段,有很多学生很有灵气,功底也很好,可一旦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脑子里面想的总是要拿高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曹小卉提出动画人要成才少不了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和磨炼.
动画要做
“终身教育”
对于当前单一的动画教育模式,业内人士提出教育应当根据动画产业的结构方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教育结构的重组和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布局.常光希就提出了动画要做“终身教育”的想法.他指出,要采取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原创动画人才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共同推进中国动画教育走向协调发展的道路.
首先可以从中等动画教育入手,把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时段提前三年,经过中专三年或四年学习后,再从毕业生中挑选可塑人才进入大学部深造,其余学生可直接进入动画公司等相关产业担任初级动画工作.这样可以为动画产业输送合格的初级人才,既解决了中专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本科生毕业后到动画公司当不成导演、原画,又不愿意干动画的尴尬局面.又因为动画中等教育的基础,使动画高等教育有了更理想的生源,必将提升动画高等教育的水平.
动画高等教育以创意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动画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则以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各尽其职、各安其心、各尽所能.这样不但没有把动画教育的规格降低,相反,提高了动画人才培养的实效.从附中(中专)到本科,从本科再进入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由于分年龄、分层次因材施教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画教育链.通过动画教育链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将会对中国动画产业特别是产业链有了准确的接轨.
有专家曾经把动画人才的结构比做金字塔,处在最高层的是创意人才,是少数,下面一大部分是制作人才.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产业中从上到下都缺少精英人才.常光希提出,国内动画的教育应该多层次、多阶段且社会化培养,甚至应该从小学开始动画教育,“现在小学都开始京剧教育了,为什么我们小学甚至学龄前的儿童,不让他们在最小的时候能够受一点动画的启蒙呢”? (编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