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这类热销玩具,竟能引发火灾?

2023-09-08 16:35   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引言

 

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杭州一男孩家里发生了火灾,据了解,起火原因为科学玩具里的电池发生短路引燃书包里的书籍。

 

 

科学玩具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科普教育产品,旨在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让孩子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这类玩具通常包含多种科学实验器材,如化学试剂、物理道具、生物模型等,因其趣味性和科学性受到广大家长关注。

 

有媒体调查发现,儿童科学实验玩具在小红书、京东、天猫等平台受到热宠。某知名玩具品牌的实验玩具月销量超过了1万件,然而,这类热门玩具却潜藏风险。

 

01
“法老之蛇”

 

危险:火星四溅

 

“法老之蛇”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原版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叫作“硫氰化汞”的剧毒物质。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受热分解,释放出烟雾和一条长长的灰烬,宛如一条凭空生成的巨蛇扭动着身体从地底下钻出。

 

包装简陋的“法老之蛇”套装,里面的化学药丸和固体燃料直接用透明袋装包装

 

网上流传的“法老之蛇”实验属于改良版本,将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改为了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看似无害的物品。教学视频大部分只有短短几十秒,并未说明各种实验材料的详细配比,实验人员也未戴手套进行点火等操作,期间为了拍摄效果,还不停用手转动正在燃烧的实验器皿。如果光看网上视频,似乎觉得这个实验并没有任何风险。

 

但真的没风险吗?一起来看一组测试:将白糖、小苏打混合堆放在固体酒精上后,用打火机点燃酒精。随着火焰燃烧,蛇状的灰烬果真生成,并扭动着缓缓增长。但会不停有火星和灰烬迸射出来。测试人员在距离实验器皿约半米远外,还是险些被迸射出的火星和灰烬“击中”身上的羽绒服。

 

市面上许多科学实验小套装粗制滥造,材质低廉,不少家长收到的实验用品有明显破损

 

而在用另一款材料包做“法老之蛇”实验时,实验器皿中窜出的火苗,竟将隔热手套上的棉线点着,手套着火了。

 

简陋透明塑料袋装导致里面的化学内容物状态十分不稳定,甚至实验前就已经变性

 

风险提示:“法老之蛇”实验过程中需点燃酒精为白砂糖和小苏打加热,会形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操作不当,酒精极易着火甚至烧伤实验者。

 

02
“大象牙膏”“火山爆发”

 

危险:药水泄漏

 

“大象牙膏”这一网红科学小实验的实验材料包是两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被放置在一个写有“大象药水”字样的密封袋内,但到底是什么材料,却并未标明,和说明书上标出的实验橡胶手套不同,从实验套装中掏出的是一副薄薄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由于药瓶密封不严,“大象药水”已经漏得到处都是,连用于防护的一次性手套上都沾满了药水。实验还没开始,测试人员手臂上就已经喷溅上了泄漏的药水,随着阵阵刺痛,手臂被喷溅上药水的部位渐渐被腐蚀变成白色。在用大量清水冲洗约十几分钟后,手臂上的“白点”转成红色并凸出肿起,直至数小时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大象药水”已洒出

 

而在用小苏打和白醋等常见材料尝试进行“火山爆发”实验时,测试人员未佩戴手套的手指无意间碰触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手指又在未冲洗干净的情况下接触到面部,眼周皮肤立刻泛红刺痛。经大量清水冲洗、涂抹修复面霜约20分钟后,皮肤才最终恢复正常。

 

 

风险提示“大象牙膏”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象药水”实为双氧水,高浓度的双氧水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灼伤,引起疼痛,并在皮肤上形成白痂,甚至留下红肿或水疱,需立即用清水冲洗。

 

“火山爆发”实验虽然反应本身和产物均无毒,但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泡沫接触到眼鼻口等部位,容易引起刺激不适。

 

类似的“网红实验”还有很多,如“人造雪”“水晶种植”“点水成冰”“碘钟化学灯塔”等等,而商家售卖的实验套装不但材质低廉,所含内容物成分也标注得十分模糊,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警示,对实验内容物无具体解释,很容易让实验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产生误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03
科学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

 

未明确标注材料的化学成分

 

不少科学玩具套装的广告语侧重宣传“XX种材料,可做实验XX次”,在宣传页面上只展示实验名字,对于所含具体材料和化学成分只字不提。

 

一款号称“200多种材料,可做实验1500次”的科学玩具列出部分实验项目内容,比如悬浮鸡蛋、魔法水塔、练瑜伽的易拉罐等,将600项实验目录用文字逐一列出,但对于套装内的材料成分没有任何标注。

 

未明确标注适用的年龄段

 

一款名为“滴水成冰实验”的科学玩具,在宣传页面上并未注明适用年龄,其核心材料为醋酸钠,商家声称“它是由食用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生成,所以安全可靠”。实际上醋酸钠虽然不是易制爆的物品,但是如果遇到高温或强氧化剂等易燃物质,可能会发生燃烧爆炸,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多数商家未提供检测报告

 

虽然多款科学玩具在宣传页面有展示检测报告,但内容模糊不清。当某媒体向客服提出查看检测报告时,仅少数商家发来检测报告,大多数商家表示“我问问看”“等你下单购买后会有完整的”,以各种理由推脱,迟迟未发检测报告。

 

部分玩具材料存安全隐患

 

某款科学玩具的实验清单包含小苏打、造雪粉、明矾、高锰酸钾、激光笔等实际上对儿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 小苏打是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

  • 造雪粉采用的聚丙烯酸钠可能是工业级,如果不慎进入眼睛或误食,会对人体有害;

  • 明矾如过量摄入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 高锰酸钾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坏,溅落眼睛内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如误食会造成胃黏膜溃烂;

  • 激光笔如长时间接触眼睛或皮肤,会对视力或皮肤造成损伤。

 

防护装备不全

 

许多科学玩具套装在防护方面只配有一个护目镜。对此,专家表示这显然不够。“手套是必须的,除了PE手套外,遇到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还应该再戴一层乳胶手套保护皮肤。遇到有粉末状的试剂,还应该佩戴能防护PM2.5的口罩以及白大褂,防止不慎吸入颗粒或者掉落在日常穿着的衣物上。”

 

有老师表示,科学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玩具,更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引导、教育,其建议“家长可以亲手制作科学玩具,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例如,制作纸风车,既可以加强亲子互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提升科学素养。

 

针对科学玩具的选购和使用,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出温馨提示。

 

04
选购提示

 

科学玩具的质量优劣和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消费者在购买科学实验玩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通过正规渠道选购科学玩具,选择具备权威认证和品牌信誉好的产品,注意辨识产品标识信息,不要购买没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等信息的“三无”产品。

 

2.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成长阶段的实验玩具,选购前应关注产品标注的适用年龄、安全标注、警示信息和急救信息等内容物清单及使用说明书,确保购买的科学玩具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3. 选购产品包装上标注执行标准的玩具产品

 

(1)化学实验玩具执行标准主要有GB 6675.13-2014、GB 26387-2011等,执行GB 26387标准的产品,最低适用年龄为10岁(特定情况下仅适合12岁以上儿童使用)。

 

(2)电实验型玩具执行标准主要有GB 19865,并且包装上应有“仅供8岁及以上的儿童使用”“内有给家长的说明书,必须仔细阅读”等警告内容。

 

 

05
使用提示

 

使用科学玩具过程中,进行有效实验防护,可以大大降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要求。家长和孩子在使用科学玩具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玩具包含的内容物、用途和操作方法,并根据产品说明选择合适的实验场所,比如:化学实验玩具应选择通风良好,远离餐桌、厨房等饮食位置,实验的桌面应稳固耐热。

 

2. 家长应尽到监护义务。打开和玩耍化学实验玩具时,要有成人监护,特别注意化学物品中的酸、碱和可燃性液体等危险物,以及加热设备、电设备、反应设备等。如果玩具本身未提供防护用品,应当自行准备,家长最好能了解相关紧急救护知识。

 

3. 实验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产品或警示说明要求佩戴好护目器和手套等防护装备,避免化学试剂接触眼睛或嘴部,避免实验材料污染家中食品、水杯造成误接触或误服。另外还要做好家中其他幼儿和宠物的监护,防止发生意外。

 

4. 实验结束后做好后续收尾工作。未使用完的产品要盖紧瓶盖,按要求保存,将实验玩具存放在儿童不可触及的地方。及时处理、清洗实验容器、设备、桌面和地面,实验后要及时洗手,更换被污染的手套、衣物等。

 

 

▍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参考:北京应急、北京商报、北京市场监管、 南方都市报、应急知事、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日报、河北新闻网、南方都市报、N视频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消费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