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三部曲:
前不久上映的《阿凡提之奇缘历险》被网友评价为“大烂片”、“毁童年”。人们记忆中的阿凡提仍是80年代木偶动画中那个机智善良的青年。
如今木偶动画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作为几代人的童年记忆,阿凡提、神笔马良、大盗贼这些生动的形象却无法轻易磨灭。
《曹冲称象》
木偶动画是中国美术片分类的一种,它区别于二维手绘动画和三维电脑动画,是以包括木料在内的多种材质的物形作为动画形象,表现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它和现如今大热的黏土动画一样,都属于定格动画。动画中的角色以木材为主,同时也辅以石膏、橡胶、塑料、钢铁、海绵和金属丝等制作。
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还原为活动的形象。另外,对于可以连续操纵动作的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则可用连续摄影的方法拍摄。
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共摄制了136部木偶片。早期的木偶片受到东欧国家影像,凡是苏联最新出品的木偶片,必定在美术电影制片厂多次放映作为工作参考,连动画系的学生也不止一次从电影厂借调捷克木偶片《皇帝和夜莺》、《仲夏夜之梦》等观摩学习。最早从事木偶动画创作与研究的动画导演之一靳夕,还曾在50年代远赴捷克向木偶片大师特伦卡(或译作德恩卡)学习。
《仲夏夜之梦》
1953年~1965年,共有51部木偶动画被制作出来。《小小英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由靳夕编导,万超尘任技术指导,虞哲光任木偶设计。从1952年1月底至1953年十月,历时16个月才制作完成。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一部接一部的木偶片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摄制工作。
《神笔马良》于1955年11月摄制完成。影片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创作人员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善良、正直的马良这一艺术形象。那时候的小朋友都梦想着能有一把马良的神笔,想要什么就画什么。
该片是第一部获国际动画大奖的中国木偶片。1956年8月,该片获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8至12岁的儿童文娱片一等奖;1956年在叙利亚、南斯拉夫,次年在波兰、加拿大连续4次获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美术片一等奖。
1963年的《孔雀公主》是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长片,片长80分钟。影片根据傣族长篇叙事诗《召树屯》改编,讲述王子召树屯,爱上了美丽的孔雀公主,为奸臣所妒,王子远征,公主被迫出走。王子凯旋后,经历千山万水,终于团圆。
影片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有孔雀独舞和众人共舞的场面,还有许多战争场面。不仅动作复杂,姿态各异,人物的表情也活灵活现,显示出中国高超的木偶技艺,是木偶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木偶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人物
《半夜鸡叫》于1964年12月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地主周扒皮剥削欺压长工,自讨苦吃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造型栩栩如生。1965年5月17日该片在法国戛纳电影节放映,受到热烈欢迎和赞赏,法新社撰文:“中国人民把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之一的木偶搬上了银幕,戛纳电影节观众极为赞赏,并表示欢迎。”
1965年~1976年,中国的动画电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0年间仅仅摄制了5部木偶片。
1977年,中国动画逐渐复苏,其后的18年间,共诞生了79部木偶片,其中系列木偶片有5部,占木偶片总长度的44%。
观众们最熟悉的《阿凡提》就摄制于这个时期。这个13集的木偶系列片制作于1979年~1988年。影片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的故事。影片描述阿凡提与小封建主、财主伯克、巴依之间的较量,把这些吸血鬼耍得昏头转向。阿凡提甚至敢同国王比智慧,大长人民群众的志气。
为了塑造阿凡提的形象,主创人员两次亲自前往新疆,搜集阿凡提的民间故事,寻找阿凡提的原型,终于成功塑造出阿凡提的人物形象:山羊胡,鹰钩鼻子,小圆眼睛,头缠“色拦”头布,戴小帽,手拿弹拨乐器,骑着小毛驴游走四方。“爱管天下不平事,要为穷人出口气”是他的信条。
该片第2集《兔送信》1984年5月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荣誉奖;第4集《神医》1989年10月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
上美厂的木偶总技万超尘(中)与摄制组人员研究拍摄问题
除了运用中国木偶戏的传统技艺,80年代的木偶片还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如《愚人买鞋》(1979)与《崂山道士》(1981)尝试用中国山水画作背景,使立体木偶与平面山水有机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崂山道士》背景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茂林修木,虚虚实实,表现得非常充分,对表达这一古老的题材起到了很好的衬托。《愚人买鞋》则借鉴了中国画留白底的形式,达到烘托人物的艺术效果。
《崂山道士》
《瓷娃娃》是一部木偶与真人合成的影片,于1982年12月摄制完成。影片中的瓷雕都是由景德镇的高岭土捏制涂以高温颜色釉烧成的。有时一个动作就要烧制几个,主角瓷娃娃的不同姿态就烧制了192个。导演和动作人员用“套裁”和“代用”的方法在同一个瓷雕上拍各种动作,加上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使不用关节的瓷娃娃不仅能动起来,能立,能走,能举手投足,还会唱歌跳舞。这在中国美术电影史上是一次大胆的探索。
《擒魔传》(1~6集)于1987年11月摄制完成,取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由漳州市木偶剧团演出。影片的场景、音乐、木偶脸谱都具有浓郁的中国京剧的特色。
《镜花缘》(1~4集)根据李汝珍的同名小说改编,1991年12月摄制完成。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出,制作出一系列奇人、奇物、奇景,画面惊险生动,饶有趣味。
影片第四集《两面国》获1991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和1993年第二届中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中国木偶动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把握特有的动画规律的基础上,在作品中成功展示出了中国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他们是现实中真正的“神笔马良”。
而今的木偶动画工作者,更应该在学习中国民族文化、熟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运用革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技术,制作出中国新一代的木偶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