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牙签弩”才落下帷幕,一种“电人玩具”又涌现校园。这种电人玩具通常以签字笔、口香糖、玩具手枪等形式出现,有专业人士做过实验,此类电人玩具最高可产生120伏电压,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人体安全电压36伏。虽然这种短暂的直流电不会致命,但足以让人麻痹(据7月26日《工人日报》)。
从“牙签弩”到升级版“钢珠弩”,再到现在的“电人玩具”,日前还有媒体报道,7月16日,南宁市鲁班路一小区业主周女士家卧室的玻璃窗被不明发射物击穿,出现两个洞孔。随后,经民警调查获知,原是有小男孩在对面楼用口袋弹弓夹钢珠射击他人的玻璃窗。民警实测发现,该弹弓威力大,具有很强的伤害力。
对于不谙世事和对危险认知极其有限且好奇心又特强的“熊孩子”来说,能够恶整同伴甚至具有“杀伤力”的玩具,显然更能引起他们的乐趣和尝试心理,这也是“三无”玩具企业乃至小作坊屡屡推出和呈现热卖的原因之一,然作为儿童最主要“精神文化生活”的玩具品种,对儿童的心理和品格形成又起到非同寻常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儿童经常接触这些“整人”甚至充满暴力的玩具,除了现实表现上的伤己伤人之外,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长远影响更不可小觑。但遗憾的是因为玩具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不仅“三无”玩具充斥市场,创新开发上也呈现出“非暴力、不玩具”的发展苗头,因此,特别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和重视。
调查显示,中国玩具及游戏市场的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717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1923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为21.8%,预计于2019年突破3000亿元。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起14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或致残的事件发生。其中,因儿童玩具及用品等导致的意外伤害约占5%。这也就意味着每年至少有一万余名儿童因玩玩具而被伤害。本该给儿童带来益智与快乐的玩具居然成了可能给孩子带来危险的“凶器”,除了孩子本身的顽皮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玩具的“暴力成分”太高。
而对于“三无”玩具的生产和销售却又处在监管的真空地带,前不久被媒体曝出的“牙签弩”,还是在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呼吁之下,各地政府部门才开始全面“围剿”。而“牙签弩”退出随之出现更具危险性的“口袋弹弓”和各种“电人玩具”,至少从现在热销的情况看,还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但本该由正常履职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却往往在媒体曝光之后才进行“运动性”的整治,这本身就不是政府监管应有的生态。无论是此前的“牙签弩”还是现在热卖的“口袋弹弓”和各种“电人玩具”,既不符合玩具标准规范,还几乎都是“三无”,既暴露出监管的“真空”,更折射出儿童玩具创新力的不足与走偏。
儿童玩具首先应该是安全的,在给儿童带来益智与乐趣的同时,更应当远离伤害和暴力,这既是国家对玩具产品的强制标准规范,也应当是企业遵循玩具生产制造和创新的立足点。不能让玩具“玩”出伤害,不能通过玩具给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暴力甚至漠视生命的“种子”,这是对儿童和家长的负责,更是对社会和国家未来的担当。规范和管好玩具市场,不只是每年减少上万儿童免受伤害,由创新益智玩具给儿童健康成长所发挥的深远作用和积极影响,更是一笔无法估算的社会效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