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铁臂阿童木
近日,万达影业公布了30部片单,其中就有中国观众万众期待的《环太平洋2》。作为一部源于日本漫画设定的好莱坞电影,中国人对这类题材的热情显然高于美国人,其前作《环太平洋》在2013年上映之时仅用3周的时间就成功超越北美,仅中国内地便突破了1.03亿美元(6.4亿人民币)票房,成为了首部逆袭北美的好莱坞A级制作。
面对这样的市场反应我们不免有些疑问,这种机甲类科幻作品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我们并没有形成如同日本那样根深蒂固的机甲文化,而这些机甲类科幻作品在中国也并不是主流。那么,中国人对机甲类科幻作品的狂热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机甲类科幻作品的现状
中国现存机甲类科幻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少儿为主要受众群。其作品形态以“动画”和“特摄”为主,不仅数量众多,并且还深受日本科幻作品影响。
最新出品的《图腾领域》带有大量的机甲设定
在机甲类动画领域,比如《果宝特攻》、《图腾领域》,主角大多数拥有召唤的能力,召唤出来的可以是可供驾乘的机器人,也可以是能与主角并肩作战的机甲类怪兽。这些设定深受日本《魔神英雄伝》、《数码宝贝》这类动画的影响。
而在特摄领域,比如《巨神战击队》、《铠甲勇士》,巨大化的机器人和怪兽,或者是多个主角通过变身组成的超级战队,也成为了这些作品的标配。而这些作品内容的基本设定,也是来源于《奥特曼》、《哥斯拉》、《假面骑士》这类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特摄作品。
这些作品的播放渠道也较为完整,主要分为2类。一是通过电视台或者是专业的卡通频道进行放送,二是通过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这类主流的网络播放平台,或者是淘米视频、酷米这类专业的动画视频平台,以此达到内容渠道的全覆盖。
奥飞出品的《巨神战击队》玩具广告
凭借这种相对成熟的内容以及内容渠道,站在这些少儿向机甲科幻作品背后的玩具厂们也是赚的盆满钵满。比如立足于玩具领域的奥飞,即使是在进行了一系列泛娱乐化布局之后,其2015年全年营收25.89亿元之中,超六成仍然来自于玩具的销售。
可见在少儿领域,机甲类科幻作品从内容到渠道在到价值变现,其实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这种市场成熟,不仅来源于数十年的市场检验,更来自于从业者、孩子家长以及社会大众共同的“机甲情怀”。
中国年轻人的机甲情怀
这种情怀,其实是来源于儿时的记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一大批的海外动画作品,先后引入了《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经典机甲科幻作品。
《六神合体》是不少80、90后的记忆
在这些海外动画进入之前,中国的动画绝大部分都是美影厂出品,无论是画风还是故事性的都带有风格强烈的民族特色,从内容来说相对较为单一。而这些海外科幻作品的新奇设定,比如说《六神合体》中的巨大机器人“雷霆王”,亦或者《魔神英雄传》中召唤出来的龙神丸,这些内容对于当时动画的主要受众小朋友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冲击。
在那个年代里,无论是大众还是少儿,他们的文化内容接收渠道狭窄。在电视上,包括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单位纷纷引进了大量日本“幻想式”的科幻作品,这些作品也顺理成章地在黄金时间霸占了电视屏幕。
当然,国家政策的改变也让这些来源于日本的内容逐渐从银幕上消失。
2000年,广电总局规定,电视台引进动画片必须得到审批且数量需要限制。
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60%。
2006年,《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正式实施,海外动画作品彻底在黄金时段消失。
国家政策的改变也直接或间接得催生出了两个市场:1.少儿机甲科幻市场。2.盗版市场。
少儿机甲科幻市场
国家政策让那些玩具厂商看到了商机,像奥飞那样为了玩具销售而投资的动画、特摄作品逐渐开始逐渐取代来自于海外的相关作品。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动画投资方,这种市场转变的局面都是大家乐于看到的。
《铠甲勇士》深受不少特摄迷的喜爱
同时,随着那些从小接触日本机甲科幻动画的年轻人长大,有不少人因为这种情怀投身到动漫作品创作当中。在大环境的作用之下,他们也只能选择少儿作为内容切入点,“机甲“这种概念也随着这些动画内容传递到了以00后、1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当中。
于是,中国的少儿机甲科幻市场也由此得以发展起来,这部分市场现在已经牢牢地控制在了中国公司的手里。
盗版市场
然而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核心动漫、特摄迷们,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对日本的科幻作品保持着高度的热情。随着电视上越来越难以看到相关的内容,盗版VCD、DVD开始出现在电脑城、书店等我们便于接触到的渠道当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BT下载站、字幕组开始出现也急剧加速了盗版市场的变化。线上盗版内容的出现极大满足了这些大龄宅们对内容的需求,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从线下的付费,逐渐转变为线上的免费下载。
对于他们而言,海外出品的科幻作品显然更有吸引力,而日本的机甲科幻作品更是他们儿时记忆的延续,他们更愿意为这些海外作品而付费。而这种情怀,也直接造成了青少年及成人向科幻作品市场的缺失。
中国机甲科幻作品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今中国机甲科幻市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少儿向机甲科幻作品在国内的大行其道,与青少年或成人向科幻市场的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斗装甲钢羽》的机械设定其实非常不错
为了填补这个市场的空白,也有不少团队希望介入这个领域,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2009年,由乐视投资,刘镇伟执导,多位大牌明星加盟的电影《机器侠》,由于内容质量的不过关,最终以5000万人民币的票房惨淡收场。在2012年,倍受机甲迷们关注的原创网络动画《战斗装甲钢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最终流产,给我们留下的也只是一个PV而已。
可以说,青少年或成人向的机甲科幻作品,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市场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以下3个问题:
1.为什么日本机甲类科幻作品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无论是文化影响力还是最终的市场回报,日本机甲类科幻作品给我们的映像就是,其内容能够快速被市场所接受,并且相关的玩具产品能够迅速将这些IP内容变现。
2.为什么中国一直缺乏青少年或成人向科幻作品的市场?
按理说,中国喜爱机甲类科幻作品的人不在少数,那为什么一直很少有人投资拍摄这类作品?即使是拍摄了,也难逃亏本的最终下场?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3.在面对日本科幻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之下,中国应该如何突破?
即使在少儿领域,机甲类科幻作品仍然深受日本文化影响,而这种文化影响在这些小朋友成长起来并接触网络之后,亦能与日本那些面向青少年及成年人的科幻作品产生“无缝连接”。也就是说,与日本相关作品风格过于相似,也是阻碍中国机甲类科幻作品发展的问题之一。
如何看待并解答这三个问题,敬请关注ACGx后续报道。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外玩具网立场
* 本文由 ACGx 授权 中外玩具网 发表,并经 中外玩具网 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