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对抗网络电子游戏冲击 香港传统玩具业找寻新出路

2014-01-16 14:51   记者:梁慧仪 审校:曾祥进   路透
  * 智能装置兴起,传统玩具业受冲击
 
  * 玩具业者必须追求创新
 
  * 香港玩具业应创自身品牌,减少依赖OEM
 
  * 国内一孩政策放宽,内销市场潜力庞大
 
  路透香港1月15日 随着智能装置(smart device)近年广泛流行,“小女孩玩洋娃娃,小男孩玩玩具车”的传统观念已被颠覆,两、三岁幼儿纯熟把玩父母智能手机中的游戏早已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对玩具业和家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由于3岁以下的婴幼童市场由家长主导,加上中国内地开放一孩政策,业界预期该年龄层玩具市场仍会不断增长。但5-12岁孩童的传统玩具市场则受电子产品影响较大,市场正在缩窄且不断变化。
 
  “这几年电子产品对玩具行业有很大影响,小孩子愈来愈早熟,...以前8-10岁的小孩仍会玩玩具枪和兵捉贼游戏,但现在选择太多了。”香港玩具协会主席汤诚正称。
 
  香港玩具厂商会常务副长杨子江亦称,“iPhone、iPad真的夺去了不少这年龄层的生意,这是现实。”
 
  在一家著名欧洲玩具公司从事项目管理、育有两名子女的吴女士表示,现年8岁大的儿子几年前曾沈迷于手机游戏,整天要求父母让他玩,不然就发脾气闹情绪,让父母非常苦恼。
 
  “后来我们逐步替他‘戒’,例如今天玩的时间长了,下次就会缩短。又会经常跟他说整天打游戏会变傻子,不晓得跟别人说话,成绩会变差找不到学校读书,...当每个人都这样跟他说,说久了,他就信以为真,就渐渐没有再提出要求了。”吴女士说。
 
  对于现年仅1岁半的女儿,吴女士坦言,为免重蹈覆辙,她乾脆连教育或儿歌类的手机程式也不让女儿接触。
 
  “小孩子刚学说话就拿着手机玩,我觉得是不好的习惯。”她说。
 
  * 传统玩具业找寻新出路
 
  香港玩具制造业多年来居于世界前列,但大多数厂商目前仍以代工(OEM)为主。面对电玩和网络电子游戏的冲击,加上主要生产基地──中国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欧美主要出口市场仍在复苏过程中,港商难以将成本转嫁予买家,令到经营倍加困难。
 
  因此,传统玩具业必须找寻新的出路。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说,港商必须升级转型及积极创新,开拓本身设计和品牌,并尝试开拓中国内销市场。
 
  比如透过应用程式(App)将传统玩具与智能装置结合起来、通过创意行销将玩具的受众扩阔至成人等,都是顺应潮流又可行的方法。
 
  上周四(9日)结束的香港玩具展中有份参展的森游有限公司展出的新产品“兔兔”,就集手机游戏、绒毛玩偶和触控玩具于一身,让玩家透过App饲养小白兔,启发孩子好奇心与创造力。该产品获评为今年香港玩具及婴儿用品大奖的“最佳电子及遥控玩具”。
 
  从事塑胶玩具生产的铿仕实业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尽管电子游戏给小孩子多一个选择,但传统玩具不会被淘汰。
 
  “玩具依赖造型、立体感强及能握在手中把玩。年幼儿童仍然要可触摸,能听到和看到的玩具,实物和在屏幕上看到的影像始终是两回事。”他说。
 
  该公司近年推出“Track Board”的新产品,在硬壳图书内页嵌上路轨,揭开图书后将上了发条的玩具车放上路轨行走,就是一种集传统和创新的产品。
 
  “我们不想放弃原有的市场,所以通过开发新产品这理由来调高定价,令客户觉得你情我愿。”他称。
 
  香港玩具协会的汤诚正则指出,港商要由代工转至发展品牌中间有一段过程,包括投资及建立设计和市场推广团队,尽管困难但好处是肯定的。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