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铁皮青蛙、铁皮机器人、铁皮火车头……在那个物资远比现在要匮乏得多的年代里,这些造型质朴的国产铁皮玩具,曾经陪伴着无数的孩子,度过了他们那简单而快乐的童年时光。近两年,复古怀旧风潮席卷全国,许多人也开始将各种老国产铁皮玩具重新收集起来,以此作为对孩提时代的美好怀念。
铁皮青蛙
从儿时“玩伴”到怀旧藏品
所谓铁皮玩具指的就是将铁皮材料冲压成型后在表面印刷图案的玩具。在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出现之前,中国孩子的童年一直被铁皮玩具占据着。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或许永远不会忘记一只装着发条的铁皮青蛙,还有那些似乎总是容易卷了铁边、割破皮肤的火车头、冲锋枪、拖拉机、摩天轮。
随着拥有高科技工艺的塑料玩具大行其道,国产铁皮玩具也渐渐退出了主流玩具市场。在历次搬家的过程中,锈迹斑驳的它们大多也被当作废铁遭到抛弃。时至今日,那些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国产铁皮玩具摇身一变,成为了承载着人们复古怀旧情怀的收藏佳品。当年七八块钱的国产铁皮发条玩具,贴上了“怀旧”的标签后,售价一下子猛增几十甚至上百倍。很多玩具厂商也从中看到了商机,进而重新开辟生产线,“复刻”出针对30岁以上成年人的怀旧铁皮玩具。
国产铁皮玩具的魅力所在
国产铁皮玩具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就在于它们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像今天的设计需要迎合市场和客户的品位,它们具有最朴实的想像力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前进也使人们渐渐有了怀旧的情怀与基调。铁皮玩具满足的正是人们对于接触器械和回顾历史的要求,创造的是从物件上体现时光变迁的载体,以及返朴归真的踏实感。
此外,作为铁皮玩具生产大国的中国,最多时曾拥有50余家工艺和技术相当高的铁皮玩具厂,生产了大量品种各异的铁皮玩具。后来由于塑料玩具的兴起,这些工厂相继倒闭,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不可再生性和稀有性是所有收藏品升值的根本所在,国产铁皮玩具当然也不例外。比如,在众多的国产铁皮玩具中,价格最夸张的大概是一只上世纪60年代的发动机玩具模型,据说是为了庆祝我国某项自主研发的先进工程技术获得成功。尽管彼时的玩具设计思路竟如此匮乏,以致单调枯燥的引擎都被当作孩子的玩物,但这只发动机如今的市价据说已高达10万元人民币。
“小熊拍照”铁皮玩具
相关阅读:
国产铁皮玩具的前世今生
20世纪20年代,上海康元制罐厂开始生产发条玩具,最早生产的品种是“小鸡吃米”,上足发条后,小鸡跳跃,做出啄米的动作。
1934年,康元制罐厂开设康元玩具部,以其具有印铁设备的优势,利用制罐的边角余料生产金属玩具。职工有100多人,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制造厂家。不久,该厂利用钟表发条为动力,制作具有机械动作的发条玩具,销售颇为兴旺。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上海康元玩具厂、胜泰玩具厂先后试制成功惯性金属玩具,使金属玩具在静态、发条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此类品种有惯性汽车、坦克和飞机等,出口到东欧等地。
1958年,康元玩具厂又推出设计新颖、工艺细致的电动玩具敞篷汽车。
60年代,华远公司在香港举办中国玩具展览会,上海生产的“母子鸡”、电动“新闻照相汽车”、“回轮车”、“倒顺车”以及“小熊拍照”等一批玩具新品种参加了展出,反映了上海玩具行业的实力和水平。
1965年,品种达1000种以上,其中越野摩托车、小熊拍照、超音速飞机、冒烟火车头、母鸡生蛋和宇宙飞船等一批新品种,具有较高水平。“母鸡生蛋”以电池为能源,母鸡能边走边发出叫声,同时连续生蛋。“小熊拍照”靠发条驱动,小熊能时左时右地旋转,片刻后会停下来,举起带闪光灯的照相机拍照,同时闪光灯闪亮。它是当时发条玩具的优秀作品.
70年代,电动玩具外壳趋向采用塑料,出现许多金属和塑料相结合的电动玩具。
进入80年代,国际市场上金属玩具的地位逐渐被塑料玩具取代。上海玩具行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继上海玩具十五厂之后,上海玩具一厂、康元玩具厂、上海玩具三厂、上海玩具八厂和上海曙光玩具厂等20余家企业先后也生产塑料玩具。
1986年初,上海玩具十五厂又自行设计制造2条玩具装配流水线,提高了产品装配效率和质量,产品逐步向中高档发展。
继上海玩具十五厂之后,绝大部分原来生产金属玩具的工厂也发展塑料机动玩具。80年代新开发的铁皮玩具已经不多,当时生产的铁皮玩具大多是60、70年代的产品。
1989年, 中国引入动画巨著《变形金刚》,变形金刚周边玩具充斥市场,预示着铁皮玩具最终没落。
现在,铁皮玩具被列为不安全玩具,因为容易划伤儿童稚嫩的小手,除了以“仅供成人”和“仅供收藏”的名义生产的外贸品外,已经没有多少铁皮玩具被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