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一卷《玩具港》读晓香港玩具业60年

2011-02-18 11:12   梁汉坤   中外玩具网

中外玩具网 · 玩具文化】香港“永和实业”董事长林亮十分喜欢这些浅黄色的小鸭玩具(上图),因为这个上世纪40年代他公司生产的小玩具,是新型塑胶替代过往赛璐珞(易燃易碎的硝化纤维塑料)作为原料制造玩具、香港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玩具制造基地的历史证物,已成为千金难求的纪念品。对这样富有时代意义的事件,最新出版的《玩具港》一书有着许多生动的介绍。

《玩具港》是香港玩具厂商会、香港玩具协会共同出版的一本力作,书中详细介绍了玩具业如何成为香港经济发展支柱、如何造就一代又一代成功人士的故事。许多文章介绍香港首富李嘉诚是靠推销塑胶花赚下第一桶金,但确切说,李嘉诚是以制造塑胶花和塑胶玩具奠定他的事业基础。《玩具港》一书,详细介绍了香港玩具业如何造就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人士,以及林亮、丁熊照、朱中武等玩具业前辈如何把握机会成就大业。对于从事玩具业的人士来说,仔细阅读这本专著,相信会对玩具行业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拓展事业也会有所启发。笔者拜读此书后获益匪浅,感悟良多。

感悟之一:玩具业永远是可以赚大钱的行业。一个小小的创意可能诞生一种玩具,一个小小玩具在不经意间,将造就出一批成功人士。在《玩具港》这本书里,作者用生动的真实故事,记录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造富运动,从“小精灵”、“椰菜娃娃”到“变形金刚”……在为小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企业做强做大和一批又一批成功人士。

给人的启发是:擦亮你的眼睛,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感悟之二:工厂接到订单固然重要,但安全生产更加重要。30多年前香港的玩具制造业,与现在大陆蓬勃发展的玩具业十分相似,许多企业都是做加工贸易的,企业接到一个大订单就必须千方百计赶货,一些人为了赶生产进度往往会忽略安全生产。《玩具港》记载了这方面的沉痛教训,如1984年港岛南香港仔的大生工业大厦发生大火,焚毁了大厦里的几间玩具厂、烧伤44人,其时这些玩具厂正在赶圣诞节最后一批订单。

给人的启示:不管你创造了多少财富,一次意外就会灰飞烟灭,因此要格外注意安全生产。

感悟之三:中国和品牌是玩具业发展的未来所在。尽管香港玩具制造业是在加工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人也依靠加工贸易赚到第一桶金,但就是这批成功人士现在认为:玩具企业今后如想获得更好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品牌,一定要开拓中国市场。他们认为:有人说把企业迁移往东南亚国家工人工资会更低,但这只是纸上理论,综合考虑,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在中国设厂生产玩具更划算。当然,如果有自己的品牌,将会发展得更好,中国庞大的人口消费是巨大市场。《玩具港》对此专门作了分析介绍。

俗语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玩具港》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作者sarah monks(莎拉·默克丝)是香港贸发局的环球企业传讯主管,早年是《南华早报》记者,为写好本书,她遍访业界老前辈,用记者客观真实的笔触记下香港玩具业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其中许多生动事例很有启发,是十分值得一读的专著。

来源:中外玩具制造 作者:梁汉坤

声明:此文系中外玩具网独家网络披露信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外玩具网。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 史话 > 正文

玩具批发选品、读资讯

下载中外玩具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