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18个月大的宝宝已开始对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进行有意识的划定,但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先进,这些判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以作出。这些看了短剧的婴儿在机器人和布鲁克斯之间来回看,就像是“在乒乓球比赛中”一样,布鲁克斯说。
【中外玩具网 · 消费文化】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18个月大的宝宝已开始对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进行有意识的划定,但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先进,这些判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以作出。是什么引起孩子们把机器人判定成人而不是一堆金属呢?事实证明,不仅是它们具有人类的外形特征,而且它们能够进行孩子所能够认知的社会互动。
机器人(资料图片)
在华盛顿大学的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中,采用了64个18个月大的婴儿样本,并对他们进行单独测试。实验测试中,实验人员让婴儿坐在他们父母的膝上,面对一个远程控制的人形机器人。而坐在机器人旁边的是布鲁克斯――这项研究的研究者之一。
布鲁克斯和机器人(远程受控于一个看不见的研究员)会再搞一个90秒的短剧,在这个短剧中,布鲁克斯与机器人互动,就好像它是一个孩子,问诸如这样的问题:“你的肚子在哪里?”“你的头在哪里?”等等。该机器人将依次指向其不同部位,该机器人还模仿一些手臂动作,如来回挥舞。
这些看了短剧的婴儿在机器人和布鲁克斯之间来回看,就像是“在乒乓球比赛中”一样,布鲁克斯说。短剧结束后,布鲁克斯离开房间,留下宝宝和机器人单独在一起。该机器人将先略有移动并发出蜂鸣声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再看看附近的玩具。
在16个婴儿当中就有13个会紧随机器人的目光,这表明婴儿把机器人看成是有知觉的物体,机器人所看到的东西也许对孩子来说也相当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婴儿,在观察和区分一个转椅的运动和一个人的运动之后,他们只会跟着人。但是,在本实验中他们跟随了机器人,这表明婴儿已决定认为机器人是“人”了。
对照实验是非常相似的,除了把90秒的短剧取消掉。婴儿对机器人是熟悉的,但没有看到它与第三方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在16个婴儿当中只有3个遵循了机器人的视线,这是一个足够大的差异,它表明社会化对婴儿是否将机器人判定为人的过程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让婴儿决定某种事物是一个人的标准,并不一定是事物的视觉特性与人类相似。外表并不代表一切――婴儿能够将社会互动能力作为识别人类的特征。(赵军红 编译)